盋
bō
古同“钵”。
[①][bō]
[《廣韻》北末切,入末,幫。]
亦作“盋1”。“钵1”的繁体字。亦作“缽1”。
(1)梵语钵多罗(pātra)的省称。意为“應器”。僧人食具。底平,口略小,形圆稍扁。用泥或铁等制成。
(2)盛器。形似盆而小,用来盛饭、菜、茶水等。
(3)指衣钵。前人传下来的思想、学术、技能等。
【午集中】【皿字部】 盋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793第22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北末切,音撥。【說文】盋,食器也。盂屬。【程大昌·演繁露】盂,食器。若盋而大,今之所謂盋盂也。 【唐韻】同鉢。【六書正譌】从皿犮聲。別作鉢,非。
暂无。
盋字取名好不好?盋字为取名不常用字,寓意一般。注意起名不能只看字,要结合八字起名才吉祥。
去生辰八字起名>>
盋字在人名库中出现次数约:1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87%,男孩名字占46%,女孩名字占:54%。
盋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1、盋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盋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2、盋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ō或同声调阴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盋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盋字,晚辈忌讳用盋字取名。
盋组词有哪些?衣盋、盋盂、